来源:人气:240更新:2023-02-23 18:27:50
或许你还记得“xx的品格”这个民选IP?
2018年,网友@SUM不二 依据韩剧《绅士的品格》的设定,构思了一出由四位中女出演的都市女性戏。
谁承想,这脑洞立马被疯转到登上热搜,连主人公曾黎和陈数都相继转发。
民意呼声如此之高,资本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潜力待爆剧呢。
之后几年里,《女士的品格》立项筹拍的消息始终不绝于耳,但出来的只有一些奇怪的东西……
而前几天,我又刷到了一部新戏。
第一反应是,这或许是“淑女的品格”IP里,迄今为止最像样子的一部——
《女士的品格》。
先不谈还原度。
至少万茜、刘敏涛、邢菲、温峥嵘,外加白客的配置,不至于拉胯吧?
然而,打开第一集,我便犹如遭受了一场精神霸凌。
怎么说呢。
这剧标榜的是喜剧,它也的确挺好笑。
可好笑的点,都是它想要严肃表达的东西。
……你能想象这剧的怪诞程度。
真的,讲大道理前,国产剧们不如先审视下自己的品格吧。
其实“品格”系作品最特别的设定,不单是“中年”。
而是“中年+单身”。
在原脑洞里,作者更直接加上了限定词“不婚主义”。
目的很明显,即彻底驱逐国产剧的滥情和爹味属性,讲一个彻彻底底属于现代自由女性的故事。
而再看此剧——居然把女主角们全部设定成已婚状态。
别误会,我不是要求女性作品必须拍不婚女性,只是想提醒大家:
原脑洞能够一呼百应受到空前追捧,正是因为它给女性卸下了现实中最大的婚育包袱,让你能心无挂碍快意人生一回。
说得残酷一点,明知不太现实,但大家就是想通过追剧做一个美梦嘛。
在已婚的设定下,所谓“女士的品格”,也就降格成一部平衡事业家庭的现代“娘道”。
抱着看品格ip而来的群众,可以先散了。
那么,该剧又诚实反映出职场中女的艰难了吗?
姚薇(万茜 饰),某公司雷厉风行的商务总监。
我们总嘲都市剧大女主没有成功女性的时髦感和精英气质。
而在这儿,姚总监索性就奔向了极致的土。
单薄的万茜岔着胯阴沉地走入办公室,足下是一双毫不搭嘎的玛丽珍鞋。
我先疑惑三秒,这派头就是接下来要伴随我们三十集的女霸总?
别急,人这才要发作呢——
都站着干嘛
手上的活干干净了吗
这不是福利场所
没有免费的午餐
是什么让精英女郎不顾体面开始怒吼资本家语录?
是她的手下,一位因为带孩子上医院误了重要合同的新晋宝妈,刘小溪。
最牛的是,姚总监居然直接给她骂涨奶了……
妙啊。
开篇3分钟,《女士的品格》就已经实现了从女性互助到女性相互为难的价值观升级,实属奇观。
而更值得品鉴的,还数怪腔怪调的总经理许雯女士(温峥嵘 饰)。
人怎么评价刘小溪的呢?
正需要她好好奋斗的时候
她结婚生子
……
公司已经养了她大半年
咱们开一个产后疗养院好了
敢情这剧的核心冲突就是一帮女的互相使绊子。
除非孤独终老,要不甭想在职场混?
不过,就在这里,《女士的品格》突然又献出了一记惊天反转——
姚薇面上怒斥刘小溪,实则是为了做样子保住她。
甚至为了保住这个kpi不咋地的下属,她捆绑了整个团队和老板对赌。
如果无法超额完成指标,愿意全组一起被开……
???
这科幻程度,刘慈欣看了都得退出文坛吧。
所以为啥呢?姚薇至于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真相总是简单又动人。
原来当年刘小溪面试时,作为面试官的姚薇曾问她为什么来这家公司。
小刘的回答是,她想要活着。
就这个在现实中能把HR噎死的答案,当时给姚薇听出了一种震撼全家的惊喜感。
为了刘小溪一个人活着,竟不惜抓全组其他员工来陪葬。
她真的,我哭死
但你以为这剧有这么简单吗?
姚薇不单是被刘小溪的真诚打动,更有一种同为职场已婚妇女的共情……
蒽,全司著名的黄金单身女郎,真实身份竟是隐婚多年、大搞办公室恋情的人妻:
许雯女士不幸言中,这剧的概念,就真的是妇幼疗养院。
每个成功女性的身上都有一段婚恋奇谈。
几家公司在争取代言的大明星陶若妍,实为姚薇以前的校友。
两个人素来不睦,原因是曾因抢男人打起来。
对家集团的劲敌安欣(刘敏涛 饰),看似手腕强悍、毫无弱点。
结果背地里也忙着抓小三。
至于靠计生管理公司的大老板许雯,自己家就是最大的烂摊子。
和叛逆的儿子争吵不断,事业家庭两头撕扯。
……抱歉,我要推翻上面断言这是一部“娘道”的说法了。
人家《娘道》价值观再怎么糟粕迂腐,起码还是在一套完整叙事逻辑里:
落后的父权大环境造就女性意识封闭,没有学习和工作机会,只能在家庭里发挥价值,甘愿为儿女奉献一生。
难看,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旧时代女性没得选。
而《女士的品格》这种堆叠惨妇文学,誓不让任何一个女的好过的拍法。
难看,且不伦不类。
说是大女主爽剧吧,又把人架在工作和家庭中间炙烤。
说是现实题材吧,这几位靓丽女霸总既不像大部分普通女性写照,动辄歇斯底里的韩式吼叫也不像深谙情绪管理技巧的精英才干。
说是职场戏吧,又不好好拍干事业,光顾着拍家长里短的狗血。
很让人想问一句,贵剧组真的有人上过班吗?
何出此言?
在我看来,《女士的品格》最大的毛病,在于它似乎把职场女性的胜利定义为“平衡”。
婚育与事业,家庭与工作,生活与生存。
她们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完成这个目标。
可真正经历过职场淬炼的人自然会明白,平衡只是奢望。
普通女性尚且无法平衡事业与生活,睡眠、休息、娱乐都被工作打乱,连喘息都得抽时间。
一个更背负上家庭责任的已婚妈妈,又如何兼顾天平两端?
有三个孩子的凯特·布兰切特和杨紫琼曾讨论过这一议题,当时她扔给了镜头两个单词——
I don't
我不平衡
这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女性给出的最真实的答案。
事业与家庭不光对女性,对所有人来说都不可能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而更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你必然会有所偏倚,有所牺牲,所谓双丰收只是个天方夜谭。
对女性而言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在多方夹击下得到更多支持和包容,而不是被当头一棒地诘问,你打算怎么平衡事业与家庭?
这种充满歧视的单方面要求,才是女性最大的困境。
困在一种无理的要求里。
更困在一种无人跳出误区的默认恪守里。
在这套窝里斗的莫名规则上,该剧便生出了观感上的不适——最不支持和包容女性的,恰恰就是女性自己。
为了追求自己的“平衡”,她们全程在利用彼此性别弱势互殴。
剧中两家公司争夺一个项目,安欣与姚薇成为对手。
可在拼实力的比稿现场,安欣拿出来打压对手的却是姚薇怀孕的瓜。
商战打到线下,二人狭路相逢。
结果双双开始拿出男凝的一套,互泼脏水说对方都是靠男人拿到的资源。
还有看得我原地爆炸的大老板许雯。
挖人顶掉了姚薇的职位,拿走了她的项目,连个趁手的下属都没给留下。
后来还给她画大饼,说原本最看好继任自己位置的就是姚薇。
为的啥呢?
就为了劝姚薇流产,因为“大着肚子谈项目”不成样子。
还是那句话,这些麻烦在现实中的确存在,也不是不能拍。
但呈现苦难和消费苦难的微妙差别,你很容易在细节中找到端倪。
好比片中两位竞争对手合力斗小三的一段。
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手法,配上紧张的配乐,显然是把这桥段当做一场好戏来放送。
女性间的复杂矛盾,在这里完全被简化成了景观。
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在这些问题里萃取出什么启示,而只想贩卖冲突和肤浅的爽感。
她们为何如此不是紧要问题,最关键是打得要漂亮。
是的,《女士的品格》与之前一众所谓“雌竞剧”本质并无差别。
它们都主打呈现女性的不易,却不去探讨这不易背后的问题,只把它当场情绪快餐兜售。
但此剧还做了一个很不好的示范。
即,它把所有矛盾都编织在几位女主中间,便显得所有困境仿佛都由女性群体的内讧而起。
而它为女性设置的那个不可能的目标——平衡——更是在全程散播一种焦虑。
门槛如此之高,谁还能当独立女性?
再说,造成女性如此艰难处境的,真是女性自己吗?
别给我偷换概念啊喂。
前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娇妻”对谈上野千鹤子事件中,有个比较隐秘的细节。
不少网友认为up主@全嘻嘻 三人在用自己的“奴性”冒犯一位女性主义者,用各种低智言论玷污老师的智商。
但再细看时我发现,她们身上最显著的个性并非自满,而是焦虑。
她们似乎一直被困在对自我身份的迷惑里——
我结婚了、生育了、做其他某某事了,这样够独立吗?够女权吗?
图源|B站up主@全嘻嘻
这是极其典型的一种当代女性焦虑——
总担心自己离完满缺了点什么,亟待认同与肯定,故而焦虑愈来愈深。
北大的三位校友固然带着被社会塑造的陈旧思维,但仍保留着弱者的敏感。
哪怕她们已经在世俗意义上达到了很理想的状态,但仍然对眼前的“幸福”充满不信任。
要知道,真正沉迷婚姻的人是不需要任何人的赞同的。
而《女士的品格》中刘小溪与安欣的一段对话,也是恰如其分的案例。
下属懊悔于自己太早要了孩子,没机会成为职场骨干。
上司则艳羡下属家庭事业都有了,没留下遗憾。
应该说,《女士的品格》展现了一个高得可怕的当代女性标准。
哪怕是再精英的女人,在这个门槛前也免不了再三自省。
这种价值观带到现实里,就是渴求被女性权威icon盖章的“北大娇妻”。
以及永远焦虑于被社会认可的你我。
女性总在忧虑自己的欠缺,因为社会给予了她们过于严苛的规定,甚至没任何人有能力兼备。
你看得出,她们也疑虑过成为全职娇妻或职场贱人是否正确。
但她们被规训裹挟着,只能接着这么活下去。
有人会反驳说,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一个女人想怎么活,社会是给了自由选择权的。
可我们要看到,首先,几乎只有女性在承担选择的代价。
不论是成为娇妻还是女强人,往往只有女性才会有身份上的焦虑和迷茫。
而一个男人,什么样的选择会不配当男性主义者呢?
具备什么能力才可以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其实是伪命题。
——他们根本不需要做选择。
女性身份焦虑背后的核心,实际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挣扎。
而其次,也恰如我强调的,即便有女性有能力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
她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完美的独立女性。
因为这个标准恰恰是由父权定义,且永恒变换着的。
也正是该剧以伪命题式论调谈“品格”的可怕之处。
他们以“成功”为借口,让她们在职场厌女、辱女、掀起内斗,不自觉地蜕变成另一种父权化身。
并且用规训让女性以为,这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和社会生产爹味“娇妻”的过程,其实完全一致。
所谓“独立”,如今也成了对我们的一种绑架。
最让我担忧的是,这些被社会塑造出的“爹味女性”,正以各种方式被推到大众面前。
无论在看似愚蠢的访谈里,还是在失败的女性剧中,她们正吸引着无限的谩骂与攻击。
而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忘记是谁塑造了她们的“品格”。
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独立和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为我还远远够不着,想喊几句口号装样子都装不出来。
但或许我们能从这反例中,排除掉两个错误选项——
不要相信我们有任何人生标准需要达成。
更不要因任何理由对着同伴竖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