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882更新:2023-04-28 12:30:53
核心提要:
1.作为青春疼痛文学影视化的尾巴,《龙城》无论怎么“洒狗血”都显得不温不火,就像四十七岁的马伊琍身着一袭红装的夸张表演,短暂登上热搜,又很快消失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没有一点水花。
2.时代在往前走,当看着《最小说》长大的一代人,迎头撞上更加冷酷繁复的现实生活后,曾经沉重的“伤痛”很快就失去了分量。
3.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伤痛,都很难再打动长大的观众。作为青春文学影视化的收尾之作,《龙城》所能收获的情怀加分已经少之又少。从这个层面来说,《龙城》是让人失望的,但镶嵌在青春文学时代消散的大背景下,这种失望也在意料之中。
_____
CCTV8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内容过剩的当下,注意力是稀缺资源,而《龙城》就属于那种还没播完,就注定将被很遗忘的电视剧。
平心而论,这部剧的基础配置并不差:笛安的原著虽然还够不上“一代人的记忆”,但也算是一个时期内的现象级作品了,马伊琍、白宇做主角,配角也有刘琳、史可这样让人放心的名字,制作也够精良,那些动不动插入剧情的闪回画面,精致又通透,是其他粗制滥造的国产剧没有的高级感。
甚至再退一步说,《龙城》都不能算一部烂剧,它不“难看”——当然也不够“好看”——能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下去,甚至茶余饭后还会聊一聊对原著的还原,聊一聊故事情节有多一波三折。
但《龙城》就是不会被记住,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人回忆2023的荧屏时,一定会想更早的《狂飙》,甚至会记得更晚播出、目前话题度正在不断攀高的《漫长的季节》,但脑海里无论如何都不会跳出《龙城》的名字。
作为青春疼痛文学影视化的尾巴,它无论怎么“洒狗血”都显得不温不火,就像四十七岁的马伊琍身着一袭红装的夸张表演,短暂登上热搜,又很快消失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没有一点水花。
01 狗血《龙城》:《人世间》的皮,《小时代》的骨?
很多人吐槽《龙城》狗血,这一点似乎剧方也不避讳。
4月10日,龙城官微发布播出预告时,开头就带着#电视剧龙城集狗血之大成#的话题。目前这条微博里相关话题已经被修改了,但还是有手快的网友截了图。
等剧播了一大半,观众恍然大悟:剧方并没有谦虚,果然挺狗血。
郑家四个家庭,各有各的奇葩,要么是相爱相杀了一辈子的大伯大伯母,要么是一上大学就登记结婚的小妹,有与家里仇深似海的东霓,也有被叔叔“抢走”女朋友还要祝幸福的西决…仿佛全世界的糟事烂事恶心事,都集中落在了这个不大的家庭身上。
剧中西决的父亲意外离世,他的母亲受不了打击,主动投入滚滚车流,还不忘回头冲儿子笑一笑。回忆起往事,白宇饰演的西决有如下独白:
“我亲眼看见我妈妈,冲到马路中间,还回头看了我一眼,她笑了,这个画面我这辈子也不会忘。”
看完这段的观众,难免萌生和很多吐槽博主一样的想法:最受伤的是无辜的司机吧?
自称“家庭伦理话题剧”的《龙城》,用一点狗血元素,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在国产家庭剧的传统中,“狗血”并不是什么用不得的原料,它就像盐、像糖,像许多调味品,如果用的得当,能够迅速调动起观众的口味。
比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娶了全院最漂亮的姑娘,贴心懂事的妹妹因为白血病去世,妹夫也在意外中离世,这样的情节算不算狗血?但放在《贫嘴长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让几代观众都忘不了的经典家庭剧。
再比如,一个工人悉心照料妻子带来的孩子,视同己出,但这个孩子是妻子年轻时被强暴后生下的,当孩子终于长大成材、出国留学之后,又在一次意外中逝世,这故事算不算狗血?但放在去年刷屏的家庭剧《人世间》中,就成了全国观众的意难平。
观众总是很挑剔,太接近生活的家庭剧味同嚼蜡,但太浮夸的家庭剧又产生悬浮感,加入一些狗血元素,有恰到好处的效果。但《龙城》的狗血,显然洒过头了。
西决的女朋友陈嫣,是西决叔叔曾经的“绯闻女学生”,多年后重逢,陈嫣茶气十足地说:“郑老师,我知道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我,那现在呢?”于是叔叔没有拒绝,西决也没有反对,这样狗血叠着狗血的桥段里,几乎没有角色能够引发观众的共情,只会引发反感。
更何况《龙城》的“狗血桥段”本身堆叠又普通,绕来绕去,绕不出原生家庭这个筐,哪像当年的《回家的诱惑》,让人久久不忘。
所以,当观众带着看《人世间》《乔家的儿女》的期待看《龙城》时,收到的却是《小时代》的内核。一集又一集看下来,满脑子只记住了拽姐东霓马伊琍,演员和角色差了三十岁的浮夸演技。
02 疼痛变了,青春早没有了
老实说,《龙城》的狗血,也不能全责怪剧方,因为相当一部分桥段都承袭自原作。
在《东霓》《西决》《南音》三部曲风靡的十年前,正是青春疼痛文学最鼎盛的时期,是无数出生在90年代的少男少女,抱着《最小说》流泪雀跃的时期。相比之下,笛安的三部曲还算是青春文学里最接近严肃文学气质的一批了。
当年郭敬明是这么说的:“《西决》选择了当下青春文学里最不热门的父辈家庭伦理题材,这样无关风花雪月无关青春伤痛的故事,却受到《最小说》几百万年轻读者每月疯狂的追捧,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小时代》,这就是笛安在当下年轻作家里压倒性的实力。”
但我们今天回看《西决》的宣传语,还是能够感到那种溢出屏幕的“青春疼痛”味儿,一股浓浓的“中二气息”:“仇恨,是种类似于某些中药材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体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可是天长日久,却总是能催生一场又一场血肉横飞的爆炸。核武器、手榴弹、炸药包,当然还有被用作武器的暖水瓶,都是由仇恨赠送的礼品盒,打开它们,轰隆一声,火花四溅,浓烟滚滚,生命以一种迅捷的方式分崩离析。别忘了,那是个仪式,仇恨祝愿你们每个带着恨意生存的人,快乐。”
不过,这也不能说是作者笛安的问题,身处当年的青春潮流之中,谁能不被这股气质感染?疼痛文学,诞生在特定时代,也的确曾经击中一代人的内心。比如今天的观众不能够理解西决的“圣母病”,就有许多原著党在评论区解释:那不是圣母,是讨好型人格。对于当年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读者,这样“讨好型人格”的角色,显然引发过不小的共鸣。
但时代毕竟在往前走,当看着《最小说》长大的一代人,迎头撞上更加冷酷繁复的现实生活后,曾经沉重的“伤痛”很快就失去了分量。
笛安近年的作品《景恒街》《亲爱的蜂蜜》,依然坚持现实主义题材,但已经彻底转入严肃文学的队列。曾经的青春文学排着队上荧幕、上电视,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经典,只有《小时代》那样的灾难场面,还在各种搞笑视频里循环播放。
在电视剧《龙城》里,时代是模糊的,城市本身也是模糊的(原著原型北方城市太原换成了南方的重庆),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伤痛,都很难再打动长大的观众。作为青春文学影视化的收尾之作,《龙城》所能收获的情怀加分已经少之又少,曾经被感动过的90后们,已经在与逼仄现实生活的搏斗中培养了钝感,他们加班追剧的间隙,打一个哈欠,提前关闭iPad,和东霓西决南音告别,和青春告别。
从这个层面来说,《龙城》是让人失望的,但镶嵌在青春文学时代消散的大背景下,这种失望也在意料之中。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家庭剧、时代剧、社会剧?怎样切入社会、剖析生活,才能得到观众共鸣?什么样的狗血能真正反映生活的残酷与真实?《龙城》的导演林妍,早年也参与过《双面胶》《蜗居》的制作,她理应不会陌生